指挥大厅的灯光刺眼得让人发晕,空气里飘着咖啡和汗水的混合味道。
情报参谋的嗓子已经哑了,他盯着屏幕上断断续续的卫星信号,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里啪啦响。
"目标又跑了!"他猛地捶了下桌子,把旁边打瞌睡的技术员吓得一激灵。
这已经是第三次跟丢那艘航母了。西太平洋上的云层厚得跟棉被似的,卫星拍回来的照片全是马赛克。指挥员老张揉了揉太阳穴,抓起通讯器就吼:"无人机分队,该你们上场了!再让这孙子跑了,今晚谁都别想吃饭!"
无侦-10的操作员小王是个河南小伙,他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嘟囔:"这活儿比在老家逮兔子还难。"突然仪表盘上跳出一串信号,他眼睛一亮:"哎呦我去,逮着了!"那熟悉的雷达波形,明摆着就是某国航母的标配。可还没等他乐呵完,信号唰的一下就没了。"玩阴的是吧?"小王气得直拍大腿,"老七,该你上了!"
无侦-7的飞行员老李是个东北汉子,在部队干了二十年。他慢悠悠地操控着飞机爬升到两万米高空,嘴里还哼着二人转。"急啥,让那铁疙瘩再蹦跶会儿。"这架被军迷称为"中国版全球鹰"的无人机,翅膀展开比篮球场还长,能在天上飘十几个钟头。老李调整着合成孔径雷达的焦距,突然乐了:"好家伙,甲板上的咖啡杯都看得见!"
指挥中心顿时炸了锅。几个参谋围着屏幕指指点点,有人甚至数起了甲板上的舰载机。"确认了,是尼米兹级!"老张一巴掌拍在通讯按钮上:"导弹部队准备!"
地下发射井里,东风-100的操作员小陈正打着哈欠。这枚被军迷戏称为"航母快递"的导弹,射程能覆盖整个西太平洋。小陈收到坐标后咧嘴一笑:"这单生意够大啊。"随着倒计时结束,导弹拖着尾焰冲天而起,速度直接飙到四马赫。指挥室里有人小声嘀咕:"这速度,比高铁还快三倍..."
六分钟后,演习导演部传来命中确认。老张长舒一口气,掏出口袋里皱巴巴的烟盒。这场演练看似简单,背后却是中国军工几十年的积累。早年间咱们连像样的侦察机都没有,现在不仅能造出无侦系列,还能让它们和导弹玩配合。有老兵回忆,九十年代那会儿,看到人家航母编队只能干瞪眼,现在总算能说句"你过来啊"。
无侦-10的电子侦察系统藏着不少黑科技。它能从几百公里外捕捉雷达信号,像老中医把脉似的,一摸就知道对方啥型号。无侦-7更绝,带着价值上亿的侦察设备,能在台风天里稳得跟三脚架似的。这两款无人机配合起来,简直就是给航母准备的"天罗地网"。
东风-100的突防能力让不少专家直呼离谱。传统巡航导弹都是亚音速飞行,这货全程超音速不说,末段还能玩蛇皮走位。有军事博主做过对比,说这就像让博尔特跑马拉松还能随时变向,简直违反空气动力学。更吓人的是它的打击精度,据说能准确命中移动中的航母甲板,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用弹弓打中另一辆车的油箱盖。
这场演练暴露出的作战体系,早就在军迷圈里传得神乎其神。从卫星发现目标,到无人机精确定位,再到导弹一击必杀,整个流程行云流水。有退役老兵感叹,当年要是有这装备,台海危机那会儿也不至于那么憋屈。现在这套系统成熟了,西太平洋上的力量对比正在悄悄改变。
无人机操作员们私下管这叫"放风筝战术"。无侦-10负责找目标,无侦-7负责盯梢,东风-100负责收线。这套打法最损的是,全程都在对方防空圈外活动,跟打游戏卡bug似的。有次演习结束后,几个操作员去食堂吃饭,听见隔壁桌的雷达兵抱怨:"你们这玩法太赖皮了,根本不给活路啊!"
军工单位的研发故事也挺有意思。无侦-7的总师曾透露,当初为了测试飞机性能,团队在高原冻得直哆嗦,就着咸菜啃馒头。现在这飞机能在零下四十度正常工作,算是没白挨冻。东风-100的发动机更传奇,据说借鉴了航天技术,燃料效率高得让外国同行直挠头。
西太平洋的博弈就像下象棋,只不过棋子变成了航母和导弹。以前咱们只能被动防守,现在有了这套组合拳,终于能跟对手过过招了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这种非对称作战思路,正在改写现代海战的规则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以柔克刚,用无人机和导弹的组合,来对付天价航母。
演练结束后的庆功宴上,老张举着可乐杯说漏了嘴:"这才哪到哪啊,好东西还在后头呢!"旁边参谋赶紧咳嗽两声,老张立马改口:"那什么,吃菜吃菜..."这场景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。确实,中国军工这些年的进步,就像开了加速器似的。从当年的望尘莫及,到现在的并驾齐驱,这条路走得不容易,但每一步都踏踏实实。
本文就是想把社会正气给宣扬起来,压根没有要去侵犯版权或者肖像权的想法哈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来处理。
启远网配资-配资杠杆平台-配资炒股网官网-线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